国际新闻动态周报(2025.04.28)

发布者:田守顺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0


     一、韩国顶尖学者受聘湖北工业大学引发韩国学界热议

全球知名碳纳米管专家、成均馆大学杰出客座教授(HCRHonorary Chair Researcher)李永熙已受聘于中国湖北工业大学。李永熙教授曾担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纳米结构物理研究团团长,并于2021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退休后,因未能在韩国找到稳定的研究岗位,最终选择前往中国发展。早在去年,理论物理学家、原韩国高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淇明也在退休后前往中国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任教。

李永熙与李淇明教授分别于2005年与2006年被韩国教育部与韩国研究财团评为“国家学者”,在业界极具声望。然而,两人退休后均未能在韩国找到合适职位。相较之下,中国高校正积极重用全球理工科顶尖学者,加快推进“科研强国”战略。湖北工业大学在引进李永熙教授后,建立了1.6万平方米的低维量子材料(LQM)研究中心,并以高薪和先进研究设备为李永熙教授团队招募研究人员。

来自中国大学的邀请已经成为韩国工科学者们的热议话题。电气电子、材料、设计,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专家很多都收到了来自中国大学的邀请,鼓励韩国专家带实验室跳槽,并提供高额年薪与研究经费。首尔一所工科大学的教授表示,尽管他本人正在执行国家级课题,没有继续与挖角的中国大学交谈,但他对中国大学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研究环境深感兴趣。

二、美国科学家海外求职人数同比去年显著增长

根据《自然》杂志全球科学职位平台的数据显示,由于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经费和岗位,美国科研人员正寻求海外职业机会。20251月至3月期间,美国科学家提交的海外职位申请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32%。与此同时,浏览海外职位的美国用户数量增加了35%。仅今年3月,随着政府进一步削减科研经费,海外职位的浏览量较去年同期飙升了68%

美国职位浏览量和申请量的大幅下降,以及美国研究人员寻求离开的增长趋势,都是史无前例的。20251月至3月期间,美国科学家对邻国加拿大职位的申请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41%。相比之下,加拿大研究人员对美国的职位申请量下降了13%

据报道,中国也展现出吸引美国科学家的兴趣。今年3月,一些招聘单位在社交媒体发布广告,瞄准被解雇的美国科学家,鼓励他们“去中国深圳追求职业发展以及创业”。今年第一季度,浏览以及申请中国职位的美国科学家人数同比去年分别增长30%20%

欧洲机构正急于吸引可能从美国外流的科学人才。47日,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主席帕特里克·克拉默(Patrick Cramer)宣布启动“马克斯·普朗克跨大西洋计划”。该计划包括与美国机构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增设博士后和初级研究员岗位,并为无法继续留美的杰出研究者提供职位。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于3月启动了“科学安全港计划”,提供1500万欧元资助15名科研人员。3月份,美国研究人员对欧洲职位的申请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浏览量增长41%。与此同时,欧洲研究人员对美国机构的申请量下降了41%。此外,由于美国作为目的国的吸引力下降,申请欧洲职位的亚洲科学家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不过欧洲大学学会发布的研究经费趋势报告表明,欧洲空缺的研究职位不会太多。

三、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科学家获取美国高端仪器

本月,中美两国互征高额关税已经冲击到了两国的科研人员。北京大学生物学家汤富酬反映,上周,美国马萨诸塞州非营利质粒库Addgene以中国对美商品加征新关税为由,取消了对其实验室的质粒供应合同。这意味着团队可能不得不自行耗时数月构建质粒,项目面临严重延期的风险。尽管Addgene最终同意供货,但需附加巨额关税溢价。

对美国科学家而言,美国向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145%关税使其从最大亚洲贸易伙伴处采购试剂、玻璃器皿等实验室必需品的成本激增。在中国,以汤富酬为代表的顶尖学者同样深受其害——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其中也包括本土企业难以生产的高端仪器与特种科研材料。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精密仪器价值达125亿美元。浙江大学材料学家朱铁军表示,价值数万美元的顶级霍尔效应测量系统是半导体研究的关键设备,由美国俄亥俄州生产、其院系常用的Lake Shore Cryotronics系统现需缴纳125%关税。清华大学分子生物学家陈晔光透露,中国实验室依赖的美国试剂与耗材也面临价格暴涨与供应链中断。多家美国巨头已停止对华销售抗体,限制性内切酶、干细胞相关产品及组织培养品价格飙升。

面对难以替代的高端仪器,中国科研人员开启共享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者邓华春表示,为获取可发表的高质量数据,他们需预约使用集中管理的高端进口设备。此外,美国的高额关税正在倒逼中国供应商缩小与海外竞争者在试剂、高端芯片等行业的差距,部分中国实验室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生产的器械、材料替换美国产品。

四、白宫收到超万条“AI行动计划”政策意见

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公开了美国各界就“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提交的全部书面意见。个人、企业、行业组织以及地方政府共计提交了10068份意见。今年1月,特朗普废除了前总统拜登签署的《AI行政令》,该法令曾要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制定指南,协助企业识别并修正包括偏见问题在内的模型缺陷。特朗普阵营批评人士称,该行政令的披露要求过于严苛,实质是在迫使企业泄露商业机密。撤销拜登行政令后不久,特朗普签署新法令,要求联邦机构推动发展摆脱意识形态偏见的AI技术。白宫因此向美国各界公开征询意见。

包括OpenAIMeta、谷歌、亚马逊以及微软在内的多家美国科技公司都提交了书面意见。这些科技巨头提交的意见显示出三大核心诉求:需加大美国能源投资支撑AI算力需求、通过外交手段强化本土AI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升级国内基础设施加速AI技术发展。除上述诉求外,许多公司希望美国政府建立一个开放、创新的框架来指导美国AI产业并为个人提供保障。

国家安全与中国关系也成为企业反馈的核心议题。风投机构安德里森·霍罗威茨(Andreessen Horowitz)指出,AI模型研发事关国家利益,必须由国家层面统一监管,这对美国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目标及社会经济福祉具有战略意义。OpenAIAnthropic均支持拜登政府的AI扩散出口管制框架,主张限制高端GPU芯片和模型权重流向中国。OpenAI还建议美国政府禁用DeepSeek,并参考拜登政府的芯片出口规则,对AI出口也采取分级制度。

来自美国繁荣(Americans for Prosperity)、生命未来研究所(The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及美国护理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Nursing)等组织的意见强调,在联邦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的当下,恢复研究投入至关重要。科学界强烈批评特朗普政府近期削减科研资助的举措,特别是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推动的经费缩减。

部分评论者矛头直指特朗普政府对外国商品征收的广泛关税,认为这将损害国内人工智能发展。代表数据中心行业的贸易协会数据中心联盟The Data Center Coalition)表示,基础设施组件的关税将限制并延缓美国人工智能投资。由亚马逊、英特尔和微软等企业组成的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则呼吁实施合理的关税,在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避免引发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贸易战。